本站首页 | 研究方向|研究成果| 学术带头人 |学术委员会 | 创新团队 | 开放课题 | 管理制度
您的位置:首页 > 实验室动态
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10-04-16  

  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Hubei Key Laboratory of Wetland Evolution & Eco-Restoration )是由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于2008年年底联合组建的。

  重点实验室以基础研究为主、并向应用基础与应用研究延伸,以湖北省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瞄准学科前沿,强调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与生态学等领域的学科交叉,分别从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历史过程与动态监测、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基础、受损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研究工作。

  根据湖北省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受威胁情况,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特点,实验室初步设定的研究方向为以下三个方面:

  1.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历史过程与动态监测

  综合利用地理学、地质学、物理、化学与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及多种古环境代用指标交叉研究,以江汉平原地区为重点区域,重建该地区不同时间尺度(以近10000年来、近100年来与近50年来3个时间尺度为重点)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序列;重点探讨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演变与湿地形成、演化的关系,以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研究流域调水对下游湿地的影响。重点研究点源和非点源污染对湿地水环境的影响,包括人类活动引起了湖泊湿地重金属增高、农业有机农药和工业废水等引起的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增高等;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转化过程为基础,研究典型污染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与动力学规律,阐述湿地的污染物净化机制。

  2.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基础

  以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深入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维持机制,完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理论与方法,为湿地自然保护地(区)规划、管理与监测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以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与生态功能的动态变化研究为基础,阐述湿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流域水文过程、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基础。

  3. 受损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理论与方法

  以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稳定性评价研究为基础,建立与完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与健康评价体系;针对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建立以恢复目标为导向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目前实验室已拥有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学术思想活跃、学风优良、工作勤奋、勇于创新、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3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4人,其中研究员与教授16人,年龄在50岁以下的占92%。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实验室主任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李伟研究员,副主任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葛继稳教授。

  实验室依托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具有完善的科研基础设施和齐全的仪器设备条件,拥有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湖北天鹅洲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站、水生植物种质资源圃(亚洲最大)、水生与湿地植物实验生物学研究基地以及水生植物与湿地生态专业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具备完善的水环境与水资源、湿地生态学研究的科研设施,建立了涵盖生态、地下及地表水、污染、大气、土壤等相关实验室;拥有价值近3000万元人民币的相关仪器、设备。

  目前实验室国家973项目2项,863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4项以及国家自然基金多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近千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近300余篇;出版专著或其中章节30余部。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