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攻难关 油橄榄研究创佳绩
2016.11.14 | 来源:| 【字号: 】【打印】【关闭

  油橄榄是世界名贵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橄榄油是世界上公认的植物油皇后,液体黄金。人类栽培历史已超过4000年。我国1959年从前苏联引入几个品种的少量种苗进行繁殖栽培。1963年底周恩来总理访问阿尔巴尼亚,次年阿政府赠送给我国一万株油橄榄树苗,分配到云、贵、川、鄂等长江以南15个省区进行试种。周恩来总理曾嘱咐:“一定要引种好油橄榄,为子孙后代造福。”当时,湖北省分配到400余株在湖北省林科所九峰山麓种植。 

  为了加速油橄榄在我国的引种过程和推广研究,实现周总理的重托,我园从1966年开展对油橄榄长达10余年全面系统的研究工作。 

  发展和推广油橄榄,首先必须解决种苗紧缺问题。在当时无种籽的情况下,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现有的母树进行扦插繁殖。文革初期,全国处于动荡期,科研工作基本停摆,但当时承担木本粮油植物引种驯化课题组的林厚豹、武显维等科研人员,团结合作,在王秋圃先生的指导下,坚持油橄榄的扦插繁殖试验。在油橄榄的扦插季节、枝条选择与插穗剪切、插床设置、插壤选用、生根激素处理、插后插壤水分管理、插床空气增温保湿等影响插穗生根成活率的因子进行多个组合的反复试验。历经4个春秋的潜心研究,终于在1969年春季获得了平均扦插生根成活率80%以上的良好结果,在全国率先突破了扦插繁殖技术难关,并创新了油橄榄露地苗床扦插育苗实用配套技术。此配套技术获得全国油橄榄协作组首席专家中国林科院徐伟英研究员的首肯,她称赞说:“油橄榄扦插获得良好的生根成活率,这一配套技术为我国快速育苗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为加速油橄榄在我国的推广起到关键作用。”此后的45年内,省内外的同行前来我园,参观学习油橄榄扦插繁殖和栽培技术,也为我国后来的油橄榄育苗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1974年阿尔巴尼亚油橄榄专家来湖北考察讲座时,听了我园的油橄榄扦插快速育苗讲述后,也给予很高的评价。油橄榄露地苗床扦插育苗配套技术,由于简便易行、经济实惠,育苗多快好省,深受广大农民和农林技术工作者欢迎和使用。 

  1972年我园组建了油橄榄研究课题组,由黄国振、武显维分别任正、副组长,配备了栽培、育种、土壤及植保等专业学科的科技人员,对油橄榄开展进一步较为全面的研究。 

  利用油橄榄扦插繁殖成功配套技术和我园当时的有利条件,1972-1974年每年扦插繁殖育苗10万余株(插穗来源主要由湖北省林科所提供),供全省各地苗圃和林场种植,以及本园的区域试种研究。具有如此规模的大量育油橄榄苗木的能力,当时在国内独一无二,得到了湖北省主管林业领导潘振武同志的好评和重视。 

  利用自繁苗木,建立了25亩油橄榄种植基地,为科学研究提供大量试材;保存品种11个,并对这些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记载及果实含油率测定,以进一步开发利用。 

  上世纪50年度末,从前苏联引入的一批种苗,在园内试种植株长势良好,并相继开花结果,我们从中选育了果大、丰产、含油率较高,抗寒性较强的优株进行苗木繁殖,命名为“鄂植8号”优良株系推广试种。 

  根据油橄榄区域试种方案,我们利用自繁苗木在湖北宜昌金银岗、巴东三峡、随州谢家寨、郧阳杨溪、通城黄龙等8个不同气候条件的林场建立了试种基地,并分别在不同地区举办油橄榄扦插快速繁殖和苗木种植技术培训班,传授繁殖栽培技术。经常选派科技人员奔赴重点试验区,到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指导。 

  在油橄榄区域试种的基础上,1975年又专题开设了“湖北省油橄榄区划研究”课题。该课题由陈卓良同志负责主持,对全省布设的10个试种点的油橄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观察记载、测量统计、分析研究、并对全省其他栽植较多的场地进行不定期的调查访问,以利更全面地积累资料。并连续3年进行了“湖北省油橄榄冻害调查”,尤其是1979年元月底的绝对低温(武汉市达到-17.3℃,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低温),致使全省多数地区油橄榄发生严重冻害,油橄榄种植遭到严重威胁。通过数十个不同气候区域油橄榄种植点的冻害调查,基本摸清和掌握了全省各种种植点的冻害情况以及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程度。根据湖北省的自然条件,油橄榄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引种栽培现状与生产潜力,提出了油橄榄在我省的宜林区域。 

  我国引种油橄榄以来,在各种植区均不同程度发生病虫危害。我园的植保科技人员柯治国、倪学明等人,针对病虫害对油橄榄的危害程度,选择了以青枯病为重点进行全面、深入的试验研究。园地种植的油橄榄在个别地块发病较为严重。通过对病株的分离接种和实地观察,对发病症状、病原菌、病害发生规律有了深入了解。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油橄榄青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支团结协作的科研团队,历经十二载致力油橄榄研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武显维、林厚豹等编著了《油橄榄繁殖栽培》一书,19779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油橄榄扦插繁殖配套技术》这一国家级研究成果,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撰稿人:武显维 陈卓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