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峥嵘岁月,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心系家国天下,逐梦科技强国,以强烈的爱国情怀、高尚的人格品行、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谱写出可歌可泣的人生绚丽篇章,为祖国和人民作出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
钟彩虹,武汉植物园猕猴桃种质资源与育种学科组带头人,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代表,她时刻牢记不忘初心跟党走,科技报国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带头弘扬我国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带领团队开展猕猴桃良种创制与产业化利用,助力民族果树创新发展,用科研进展和科技助农、科技富农的实际行动扛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责任担当。
不畏艰险 构建国家种质资源圃
“猕猴桃原产中国,新西兰人利用从湖北宜昌引进的野生种质资源,孕育了栽培面积30余万公顷、年产400万吨以上的世界猕猴桃产业。但是,新西兰人无偿利用我们中国野生资源育成的品种,却从未向我国授权种植,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存在着国产猕猴桃论斤卖、新西兰猕猴桃论个卖的尴尬局面。要改变这种尴尬局面,首先要掌握猕猴桃的种质资源,掌握主动权”。2006年钟彩虹调入武汉植物园,师从黄宏文研究员。在老一辈猕猴桃专家的带领下,她致力于做好猕猴桃种质资源的收集和鉴定,保存和保护好民族果树的种质。为了收集猕猴桃种质资源,她每年都会和同事去野外考察。从西南边陲小镇,到北部山区,他们所到之处大多是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野外考察,一是怕蚊虫叮咬,二是怕从山上摔落。因此,我们通常会请当地农民给我们做向导。全国猕猴桃主产区,我至少去过一半以上。”钟彩虹说。
目前在她们的努力下,武汉植物园建成了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国家级种质资源圃--猕猴桃国家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了约1000份种质资源,120多个品种(系),涵盖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猕猴桃物种、品种的遗传种质资源,成为世界上猕猴桃属植物种质资源涵盖量最大的基因库。资源圃的建立不仅对猕猴桃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可靠保证,还为国家战略性植物资源储备提供了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扩大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源头优势。
坚持创新 孕育优良品种改变品种格局
“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期间,‘东红’作为特色水果供应军运村餐饮服务,通过了军运会严格的农残及兴奋剂检测,受到各国运动员喜爱。‘东红’不仅凸显了中国科学院专利品牌猕猴桃的高品质和健康特点,同时向世界军人展示了中国科学院在农业领域研发与成果转化的实力。”提到猕猴桃入选军运会餐饮供应 ,钟彩虹难掩喜悦之情。
近年来,随着猕猴桃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 国内猕猴桃产业迅速发展,种植基地也越来越多。选育优质的猕猴桃新品种一直是钟彩虹关注的科研重点。“猕猴桃想要丰收高产,品种是关键。近几年,我们推出了包含‘东红’‘金艳’等10余个新品种,这得益于以王圣梅研究员和黄宏文研究员为代表的两代人的积累,而我们近十年研发的大量新种质又为后辈研发新品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东红”在柏林果蔬展上夺得金奖,是国内首个荣获金奖的果树品种,这一次中国猕猴桃品种培育走到了世界前列,重新夺回了猕猴桃产业的国际话语权。
勇挑重担 产业发展点亮脱贫致富梦
为民是科学的原色,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学问做进人民心坎里,让科学植根于人民、造福于人民,是科技工作者的天然使命。2006年,四川蒲江一家企业因缺乏猕猴桃品种和种植技术,向武汉植物园求助。钟彩虹临危受命,在蒲江引入猕猴桃明星品种“金艳”示范种植,让这里的猕猴桃产业从无到有,从零星种植到10万亩产业,数万多名农民因此实现脱贫致富。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指示,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激发脱贫地区的内生动力和外在活力,推动扶贫脱贫工作升级加力,她又带领团队走向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建设的笫一线。“扶贫不是短平快,要长期稳定。形成产业链是检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果的最重要标准,我们一定要做好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8年来她带着品种和技术走遍大半个中国,探索出了"专利品种+授权开发+科技服务"的政-企-研合作推广模式,在全国19个省市累计推广新品种40万亩、新技术辐射100余万亩;在包含湖南花垣、安徽金寨、贵州水城在内的10余个国家级贫困县建立20多个猕猴桃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带动从业人员20余万人,人均收入增加3000-10000元。她所创建的科技和产业扶贫模式,被中央电视台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新征程”'精准扶贫典型案例报道,被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人民智库评为"2017 精准扶贫10佳典型经验课题成果"。
坚守初心 担当扶贫扶智育人使命
钟彩虹研究猕猴桃28年了。对她来说,常年奔波在贫困地区的田间地头与果农们打交道已成常态。她一直盼望科研成果能为广大的农村服务,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要实现这个愿望,光有优良品种和研发的技术还不够,还需要深入基层,推广到田间地头,要农民掌握猕猴桃种植技术,完成这最后一公里的路程。为了跑好这“最后一公里”,这些年来,她每年都用半年以上的时间,到全国各地的猕猴桃基地,到田间地头,给农民上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猕猴桃科技成果,手把手的教他们栽苗、整枝、防病治虫,解决他们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十多年来,风里来、雨里去,她几乎踏遍所有武汉植物园扶持建立的猕猴桃种植区,累计培训195次,覆盖中层技术人员1万余人次、基层操作人员6万余人次;她也成为了果农的知心朋友,农民们私底下称她是“农民科学家”。
因工作成绩突出,她先后荣获湖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湖北省扶贫工作先进个人,湖北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2016年湖北省直机关“我身边的好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5名成员之一;2018年中国科协“百名科学家、百名基层科技工作者座谈会”入选者;2020年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等荣誉。
一颗小小的猕猴桃,改变了世界,也实现了中国民族果树从被动到引领的发展历程。巨大的成绩背后,是钟彩虹为代表的武汉植物园猕猴桃科研人员长期忘我的工作和坚持不懈地付出。钟彩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每次到贫困地区,面对贫瘠的土地和朴实的农民,我都会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习总书记说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就是我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