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科研处全体人员本着服务科研人员、做好科技管理、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发展的宗旨,在园领导班子的带领和指导下,在科研人员和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顺利完成2023年度各项科研管理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一、加快推进武汉国家植物园创建
我园已列入国务院批复的14个国家植物园候选园之一。完成武汉国家植物园创建方案和总体概念性规划。召开了武汉国家植物园创建方案专家咨询会,20余位生物多样性领域院士专家一致强烈支持并热切期待武汉国家植物园启动建设。先后向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邵新宇和副省长张文彤作了专题汇报,多措并举争取湖北省在土地、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的支持。2023年12月19日,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邵新宇和副省长张文彤主持召开了创建工作专题会议。
二、持续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
参与共建的植物多样性与特色经济作物全国重点实验室(筹)和湖泊与流域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筹)已获院党组批复,正式启动建设。已配合牵头单位初步构建研究团队及运行管理机制。
三、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2023年新增科研项目116项。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项(资助率超30%),获批项目数和获批经费总额均创新高。发表SCI论文280篇,其中TOP5% 26篇,TOP10% 45篇,TOP30% 89篇,TOP10%及以上高水平论文数量较往年大幅增加,授权发明专利18项、申请发明专利20项、植物新品授权保护4个,出版专著6部。
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依托资源保育和开发平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湖北省猕猴桃自然资源库考核优秀,湖北省水生植物资源库考核优秀,优质猕猴桃高效生物育种及加工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考核良好。依托平台开展的“优质耐贮红心猕猴桃品种‘东红’的选育及产业化”和“猕猴桃重大病害抗性种质创制及安全防控技术研发与应用”通过湖北省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统筹推进野外台站条件建设。依托丹江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组织谋划重大科研任务。自主部署课题,鼓励科研人员依托台站开展高水平研究。招聘台站常驻管理人员,保障台站运行。积极申报“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和 “湖北省天鹅洲长江故道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站”。
五、弘扬科学家精神、强化学术交流、活跃科研氛围
联合湖北省内有影响力学会、研究中心,承办第十二届湖北植物生物学大会,张启发院士及280余位专家学者莅临参会,大会共交流22场报告,形成一本会议摘要集,促进植物生物学各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持续开展东湖讲坛48期,邀请种康院士等多位知名专家来园开始学术交流研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六、持续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
我园于2020年7月通过国家《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33250-2016)体系认证,是中国科学院第十四家通过国家标准认证的科研机构。2023年7月,经现场审核程序,我园顺利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再认证。经过三年的体系运行,我园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运行有效,已初步建立了全面、规范、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七、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链接“政产学研用”创新资源,与湖北江夏实验室、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济宁市南四湖流域管理办公室等达成战略合作,与微山岛镇人民政府、金华农科院、坝漆文旅公司等政府及企、事业单位达成院地合作和成果转化项目近50项。
八、公共实验平台、标本馆与学报等工作进展顺利
公共实验平台被评为中国科学院武汉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优秀集体”,国家计量认证中国科学院评审组组织检验检测实验室间比对结果为“满意”。标本馆正式发表国内植物新种及新变种4个。学报编辑部刊发创刊40周年纪念专辑。园英文网站工作荣获2023年度“国际科学传播总体工作年度优秀单位”,“院英文网站群综合表现年度优秀单位”和“海外社交媒体传播年度优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