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发明专利“一种山犁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种间杂交子代的分子鉴定方法” (ZL 201710243107.7)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发明人:张琼、黄宏文、钟彩虹、刘义飞、赵婷婷。
中国是世界猕猴桃资源的起源中心,其遗传资源极为丰富,占全世界猕猴桃遗传资源种属总数的96%。目前,商业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的主要是中华猕猴桃原变种和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变种、少量的毛花猕猴桃和软枣猕猴桃,因此猕猴桃遗传基础单一和消费群体对高品质猕猴桃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种间杂交能聚合父母本优异性状,是猕猴桃优良品种创制的有效途径。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选育的黄肉“金艳”猕猴桃是由毛花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杂交获得,作为第一个商业化种间杂交猕猴桃品种,“金艳”猕猴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超长贮藏性深受消费者青睐。山梨猕猴桃抗寒、抗病、耐储性好,且果柄基部不生成离层,具有越冬不落果的特性;而中华猕猴桃果实风味佳、适应性强,且耐高温干旱。在山梨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的种间杂交后代中,已经筛选到抗病性强且风味优良的优株系,种间杂交的优异资源能有效解决遗传背景狭小的问题,利于优质猕猴桃品种的创新培育。
研究猕猴桃种间杂交的分子鉴定技术,对资源的深度评价以及加速植物品种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分子标记因其稳定、不受表型及环境变异影响,已成为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及稳定性(即DUS测试)测试的重要手段。利用AFLP和SSR标记等多种分子标记的方法,对油菜、玉米和水稻等多种作物成功地进行了DUS补充测试。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目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已广泛应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重要农艺性状的定位等相关研究中。最近,利用SNP标记在大麦中成功进行材料鉴定,为猕猴桃进行分子鉴定提供了重要的示例。
武汉植物园猕猴桃种质资源与育种学科组张琼副研究员等选择山梨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种间杂交后代为研究对象,开发出一套基于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手段的鉴定猕猴桃种间杂交特征的分子鉴定方法。其发明具有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特点,是第一个应用于山梨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种间杂交后代鉴定的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其他类似猕猴桃种间杂交品种的分子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