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g logo

科普快报

追踪“微”足迹 武汉植物园举办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5月23日,武汉植物园举办了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活动,活动以塑料家族中的“微塑料”为主题,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厚植科学文化,营造科学氛围。当天上午,武汉植物园对18周岁及以下的青少年免费开放,上千名社会公众走进科学殿堂、体验科学流程、沉浸科学氛围、感受科学魅力。

  活动开场为科学报告,来自武汉植物园环境基因组学学科组苑文珂博士为社会公众揭开了微塑料的真面目。“微塑料是直径或长度小于5 mm的塑料纤维,粒径小、密度轻、数量多、分布广……”,小到不起眼,危害却很大。微塑料被称作“隐形的杀手”海洋中的“pm2.5”。苑文珂通过各种特征为微塑料进行“画像”,为公众描绘了微塑料初印象。虽然我们仅凭肉眼很难看到,但是微塑料却广泛地存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苑文珂对微塑料的定义、来源、迁徙路径、危害、防治方式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增强了人们对微塑料的科学认知。

  在科学实验环节,苑文珂博士带领小朋友们开展微塑料实验操作,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探寻微塑料的微足迹。10多个亲子家庭被分为3组,分别进行洗面奶、牙膏、湖水样品的微塑料检测。先取样,用玻璃容器取一定量水体,经真空泵抽滤后将微塑料提取到0.45微米滤膜上,再用160倍的体视显微镜观察。现场小公众变身“小科学家”,走出野外,在武汉植物园的湖泊水域进行取样,然后抽滤,用显微镜观察,对微塑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看,这是牙膏中的微塑料、这是湖水样本中的微塑料,仔细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7岁男孩姜浩宇在妈妈的引导下用显微镜认真观察不同样本中的微塑料。

  “我是一块微塑料,名叫小P。”在行政楼外,一排生动有趣的科普展板吸引了很多社会公众的驻足观看。展板以第一人称的方式,采用MG(图形)动画的形式,介绍了塑料制品广泛使用的情况,微塑料的定义、来源与危害,微塑料的解决之道,呼吁人们关注微塑料的环境污染。“你看,这是环太平洋垃圾袋,微塑料会随着洋流进行循环,如果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了,整个地球都难以幸免。”不少家长借助展板为孩子进行讲解。当天,武汉植物园还为入园公众赠送了微塑料科普手册。

  公众科学日是中国科学院一年一度的科学盛宴,是公众了解我国科研进展、探索科学奥秘,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今年活动的主题为“百年复兴路 科学正当时”,武汉植物园结合自身科研特色,组织开展各类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的互动性科普活动,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让公众近距离接触科研现场,感受科学的魅力。

科普讲座

聆听讲座

开展实验

观看科普展牌

显微镜观察

 

科普开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