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g logo

科普快报

专家课堂: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6月5日,《诗》里华年—诗经里的植物探析系列课程的第五次课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专家自然课堂伴着骄阳如期举行。10组亲子家庭在武汉植物园,参加了本次课程,自然爱好者、出版人、科普作家刘从康担任主讲老师。刘老师和助教老师曹承娥,带领参加课程的亲子家庭们在水生植物摇曳的时节里,探析诗经里的植物,感受植物与文化交织之美。 

    

  本次课程分为室内讲解和室外探究两个环节。室内部分,文化功底深厚的刘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为亲子家庭们讲解了《周南·关雎》诗篇的内涵和寓意,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全篇进行了解读,让孩子们深度了解其表达的含义。接着,刘老师从诗篇的内涵延伸至周代的历史背景,详细讲述了《关雎》作为诗经开篇之作的重要地位和原因,让孩子们了解《关雎》这首诗产生的背景境况,从而加深对诗经的理解和记忆。最后,刘老师从雎这种水鸟、荇菜这种水生植物着手,逐一介绍了它们的特征,激发了孩子们对雎这种动物的探讨和对水生植物探寻的热情。户外探析植物环节时,大家高兴不已,在睡莲展示区、荷花种植区,了解了水生植物四大分类,心形叶和盾形叶的特征,重点观察和探讨了诗中的主角植物—荇菜,并在老师的指引下,亲手去淤泥里将荇菜采摘出来,观察整棵植株。从活体植物出发,孩子们探析植物更具有针对性,辨认和记忆更加准确,极大的提升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亲近自然的意愿更强烈。最后在户外的微风和阳光中,刘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朗读了《关雎》这首诗。 

 

    《诗》里华年—诗经里的植物探析系列课程,后续七期,将继续根据植物的生长状态,每月开展一期。课程上,刘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读一首古老的诗,听一段悠久的历史,识一类有趣的植物,以植物为纽带,品味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图:室内讲解

   

  图:户外植物探究

   

  图:户外植物探究

科普开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