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湖北省植物学会
武汉植物学会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武汉植物园小组
二、会议时间、地点
论坛时间:2023年5月7日(周日)
论坛地点: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光谷园区1007会议室
三、学术报告
时 间 |
题 目 |
报告人 |
单位 |
13:00-13:30 |
湖泊水环境遥感理论与实践 |
段洪涛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13:30-14:00 |
氮沉降驱动的中国南方森林碳氮耦合效应 |
鲁显楷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14:00-14:30 |
微塑料通过提高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增加稻田氮素损失 |
单军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 |
14:30-15:00 |
海岸带蓝碳-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
王法明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15:00-15:30 |
华北平原农田沟渠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
晏智锋教授 |
天津大学 |
四、特邀报告嘉宾简介
段洪涛 研究员,长期从事湖泊遥感和智慧流域等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青年地学论坛副理事长和西北大学特聘教授等职务,担任Int J Appl Ear Obser Geoinfor (1区)等7个国内外高水平期刊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重点1项)、国家水专项课题和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连续3年入选“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曾获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优秀会员、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等荣誉。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到太湖、巢湖、滇池、于桥水库、长潭水库等湖库,获省级科学技术一二等奖项3项。
鲁显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国家优青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和全球变化生态学。长期从事于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全球环境变化响应与适应机制方面的研究工作。率先在国内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氮沉降响应与适应方面的长期试验研究,提出了植物适应性新假说和土壤碳吸存假说,推动了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及其交叉学科的发展。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Global Change Bi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被他引4900余次。荣获201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受邀担任《The Innovation》《Carbon Research》《环境科学》《生态学杂志》等多家刊物编委/青年编委。
单军,研究员,博导。国际腐殖物质协会(IHSS)会员,中国土壤学会氮素工作组委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江苏省土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Soil Use & Management副主编、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和Soil &Tillage Research编委、Biochar和 Carbon Research青年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研制青年人才类项目等10余项科技项目。长期从事土壤碳氮循环和面源污染防控研究,已在Global Change Bi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论文总被引1700余次,H因子23。曾获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中国生态网络十佳青年优秀论文、中国土壤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
王法明, 研究员,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小良热带海岸带生态系统研究站站长。其研究以海岸带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控制实验、数据同化和大尺度模型模拟的方法,从多个尺度上系统研究了全球变化对海岸带森林和湿地碳循环过程和碳汇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热带森林适应环境变化维持稳定的植物光合固碳和土壤固碳功能的机制,阐明了海岸带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不同碳库组分的变化特征,初步厘清了区域尺度上滨海湿地蓝碳功能适应气候变化反馈机制,评估并预测了全球尺度上滨海湿地蓝碳碳汇格局和潜力。已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论文34篇(含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顶级期刊),累计影响因子200,近五年引用1800余次。担任Functional Ecology,Ecology Evolution, Estuaries and Coasts和《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副主编,以及Plant and Soil,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Carbon Research,《应用生态学报》编委,并是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地学编辑组成员;主持和完成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1项,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国际合作项目1项目,中国科学院地学领域基础研究青年团队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基金委联合基金课题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其他地方项目多项。国家林草局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杰青、以及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会员等国家和地方人才类项目多个。
晏智锋,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主要从事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全球变化研究。综合运用野外监测、室内试验及模型模拟研究自然系统中碳、氮等关键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揭示宏观现象背后的微观机理,提高气候变化的模拟预测精度,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目前担任Frontiers in Water副主编,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是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地-气界面过程及环境气候效应”骨干成员。本次报告主要介绍华北平原农田沟渠温室气体(CO2/CH4/N2O)排放的时空变异规律,并探讨其关键驱动因素与机制。
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参加,请提前10分钟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