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g logo

研究进展

武汉植物园在亚热带山地森林群落β多样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β多样性也被称为生境间的多样性,可以度量时空尺度上物种组成的变化, 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许多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问题密切相关。扩散过程和生态位过程共同决定了β多样性, 只是这两个过程的相对重要性依地理区域和物种类群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湖南八大公山25 ha样地代表了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类型,物种丰富,地形多变,研究该样地内不同生态学过程对β多样性的相对贡献,对补充和提高我们对物种丰富群落构建机制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被生态学学科组乔秀娟副研究员等,利用八大公山25ha动态定位样地物种清查数据,使用distance-based Moran’s eigenvectors maps (dbMEM) redundancy analysis (RDA)方法,分解了环境要素和空间距离对样地内物种周转的相对影响,并计算了每个样方内的局地β多样性。结果表明,环境和空间因子可以解释群落组成β多样性的60%的空间变异。土壤因子单独可以解释物种空间变异的21.6%,略高于地形因子的单独解释量(15.7%)。地形和土壤总共解释β多样性变异的27%,稍低于空间距离的解释量(34%)。基于现有的环境数据,八大公山群落结构受到中性过程和生态位过程的共同影响。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4CB954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20032931270562)和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项目(项目编号29200931131101919)的资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rotsdoi:10.1038/srep17043)上。 

  论文连  

  整个森林群落β多样性的方差分解图 

  不同生活型物种β多样性方差分解图 

  不同生活型物种局地β多样性20*20 m2)与物种数目的关系 

植被生态学学科组—乔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