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g logo

研究进展

武汉植物园发现桃基因组转座元件的进化机制

  桃原产于我国,驯化和栽培历史超过三千年,桃花形态和颜色多样,集中在早春时节开放,成为春季主要的观赏景观之一,自2千多年前成书的《诗经》开始,一直是历代诗人反复歌咏的对象。而桃的果实风味美馔、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桃自交亲和且基因组很小(230Mb左右),但品种间的表型差异相当丰富。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王鲁助理研究员在韩月彭研究员的指导下,对桃基因组中的一类hAT-MITE转座子(“磨山”转座子)的染色体位置分布、与功能基因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磨山”转座子在桃基因组中极其活跃,拷贝数扩张到接近500份,其中39个转座子插入到基因区域。在栽培种和观赏用品种中进行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比较分析发现,相对于亲缘关系很近的桃参考品种,不同的栽培或观赏用桃品种基因组中均有约200个甚至更多的“磨山”转座子新插入位点。该研究还揭示了“磨山”转座子对基因功能的调控作用,以及它本身的起源和进化历史。  

  研究成果以“Evolutionary origin of Rosaceae-specific active non-autonomous hAT elements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gene regulation and genomic structural variation”为题发表于Plant Molecular Biology,揭示了转座子对于桃品种间遗传多态性的贡献,研究结果为桃的驯化历史和品种进化提供了佐证,又为桃等作物的品种差异与品种形成提供了研究工具与理论素材。  

    论文连接   

 “磨山”转座子在桃基因组中的分布及其对基因表达潜在影响 

果树分子育种 王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