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蕊花属(Verbascum),也称作 "Mullein",包括大约360种,广泛分布于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温带地区。毛蕊花属的分类界限和系统位置在植物学研究者之间一直存在一定的争议。目前该属经常有新类群被描述,对毛蕊花属的研究仍不充分。
为了加深对毛蕊花属的认识,确定毛蕊花属在唇形目(Lamiales)中的系统关系,武汉植物园东非植物区系和分类学科组的研究人员对7个毛蕊花属植物的质体基因组和ITS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并重建了毛蕊花属和唇形目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7个毛蕊花属质体为典型的四分体结构(LSC、SSC和一对IRs),大小在153,014 bp- 153,481之间;编码114个独特的基因,包括80个蛋白编码基因、4个核糖体RNA(rRNA)和30个转运RNA(tRNA)基因(图1);虽然毛蕊花的质体基因组结构总体上是保守和稳定的,但仍在7个物种中共检测到348个SSR位点,这些区域有望被开发为唇形目重要的分子标记。系统发育结果表明:取自非洲的原御烛木属(Rhabdotosperma)的V. brevipedicellatum应归属于毛蕊花属(图2);此外,通泉草属(Mazus)、肉果草属(Lancea)和野胡麻属(Dodartia)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支系(图3),被置于透骨草科(Phrymaceae),而非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唇形目的分化时间被近似地认为是8628万年前(Ma)(图4)。
研究成果以“Taxonomy, Comparative Genomics of Mullein (Verbascum, Scrophulariaceae),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evolution of Verbascum and Lamiales”为题近期在国际植物学期刊BMC Genomics上发表。本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项目(151853KYSB201900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021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兰科调查专项(2019073008)、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项目(SAJC202101)的支持。武汉植物东非植物区系与分类学科组的博士生董翔与肯尼亚籍留学生Elijah Mbandi Mkala, Elizabeth Syowai Mutinda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胡光万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研究组中的多名学生也参与了这项研究。
图1 7个毛蕊花属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图谱
图2 使用最大似然法(ML)在nrDNA(ITS 1 + 5.8S + ITS2)中构建的38个分类群的系统发育树
图3 使用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l),用80个蛋白编码基因构建89个分类群的系统发育树
图4 用86个分类群估算的唇形目的系统发育时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