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g logo

园内新闻

武汉植物园在小分子物质互作调控草坪草抗逆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干旱、盐和冷害等环境胁迫因子单独或者共同作用制约着农作物的生产,是农业生产减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及农业中化肥的大量使用,土壤镉污染越来越严重,也成为影响我国持续农业和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植物由于自身不能移动,在长期的自然进化中形成一系列复杂的调控机制,来感受外部胁迫并传递信号,最终细胞和整在个植株水平形成应激性反应。在非生物胁迫的早期信号传导过程中,小分子物质包括活性氧(ROS)、一氧化氮(NO)、硫化氢(H2S)和多胺(Polyamine)等的交叉互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物水分胁迫生物学学科组施海涛博士在产祝龙研究员的指导下,以草坪草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 Pers.)为研究对象,利用植物生理学和药理学等研究方法,对一氧化氮和硫化氢诱导植物对镉离子胁迫抗性的分子机理展开了一系列研究。研究发现镉离子胁迫诱导了一氧化氮和硫化氢的大量产生;一氧化氮和硫化氢的供体处理提高的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含量可以显著提高狗牙根对镉离子胁迫抗性,而一氧化氮和硫化氢的清除剂处理降低了的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含量并降低了狗牙根对镉离子胁迫抗性;同时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均可以改变镉离子胁迫时的活性氧积累和抗氧化酶活性;进一步研究表明一氧化氮诱导产生的硫化氢是一氧化氮调控镉离子胁迫抗性必需的,从而解析了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在植物镉离子胁迫早期反应中的上下游关系及生理机制。 

  同时,基于前期在多胺与植物胁迫抗性方面的研究结果(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13, 64 (5): 1367-1379; Plant Signaling and Behavior, 2013, 8 (5): e24138; 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2013, 12 (11): 4951-4964),并结合国际上大量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施海涛博士在产祝龙研究员的指导下,综述了非生物胁迫过程中,植物体内多胺合成和代谢途径基因表达及多胺含量的变化趋势;外源多胺处理和基因工程改变多胺合成及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与植物非生物胁迫抗性的关系;并重点从多胺、脱落酸、活性氧及一氧化氮等小分子物质的交叉互作角度探讨了多胺调控植物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理。 

  以上研究获得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No.54Y154761O01076No.Y329631O02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200194 No.31370302)的共同支持。相关研究结果分别在植物学国际期刊“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doi: 10.1016/j.plaphy.2013.11.001)”和“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doi: 10.1111/jipb.12128)”上在线发表。 

  论文链接1 

  论文链接2 

 

 一氧化氮和硫化氢供体和清除剂处理在狗牙根应答镉离子胁迫时对相关生理指标的调控(A)及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多胺调控狗牙根应答镉离子胁迫的分子机理(B)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0.1016/j.plaphy.2013.11.001)] 

 

多胺调控植物非生物胁迫抗性的分子机理[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doi: 10.1111/jipb.12128)] 

 

植物水分胁迫生物学学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