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g logo

传媒扫描

6月3日长江云新闻客户端图文:“机器人与编程”可从幼儿学起?这有答案!

          

  长江云报道 “机器人与编程”可从幼儿期学起?知识爆炸时代如何进行科普教育?61-2日,来自中科院、教育部、科技部以及植物园、博物馆、科技馆、民间自然教育机构、大中专院校等国内外140多名代表齐聚武汉植物园,碰撞思想,交流经验,为中国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著有《天涯芳草》、《博物人生》等多本著作的北京大学教授刘华杰,提出“新博物学”的概念。他说,博物学是鉴赏性、体验性的学问,尽管相对“肤浅”,但对青少年科学教育来说,非常重要。刘华杰建议孩子们从身边做起、从家乡做起,“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了解所生存的大自然。“青少年最重要的是产生兴趣,只要感兴趣主要是自己自学。比如E.O. Wilson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家,12岁看了美国国家地理的一篇文章对蚂蚁产生了兴趣,他一生都在研究蚂蚁。现在孩子关键是不专注,没有自己喜欢的东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育部课程领导力和创新教育实验区专家吕文清介绍,近年来,“机器人与编程”受到欧美国家科教界热切关注。他说,随着人工智能、计算机的推动,“机器人与编程”已从一个项目,变成核心课程,成为科学教育中的“香饽饽”。“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核心问题是编程问题,编程将是将来每个人的基本素养,如果不会编程,那么一些设计都解决不了。这是21世纪学习的核心,目前美国小孩从幼儿园开始学习可视化编程。” 

  按照年龄层次不同,中国科学院将科普划分为幼儿园-自然体验、小学-科学校本课程、中学-科学探究、大学-课程培训四个阶段,并分别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身边科学”、“求真科学营”等活动。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梁琼博士表示,未来,武汉植物园还将联合全国20多个植物园,打造研学旅行精品路线。“目前我们有植物园联盟,当中有接近20个核心植物园,我们涵盖了热带雨林到亚热带,到温带、干旱的植物园体系,我们将打造不同生态景观的研学旅行精品路线。”(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何伶凌 通讯员 陈长丽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原载于《长江云》新闻客户端2017-6-3) 

科普开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