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g logo

综合新闻

武汉植物园组织召开2020年度草业发展前沿青年论坛

  12月18日, 由湖北省暨武汉植物学会和武汉植物园草坪草与牧草分子育种学科组联合主办的2020年度草业发展前沿青年论坛在武汉植物园光谷园区召开。本次论坛由草坪草与牧草分子育种学科组组长陈良研究员主持,主题为“草坪草与牧草分子生物学及种质创新与应用”,旨在加强草学同行在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青年学者搭建从理论研讨到学术交流,从前沿理论到产业发展,进行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的平台。

  论坛特别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林浩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徐彬教授,扬州大学张兵教授、青岛农业大学柴茂峰教授、湖南农业大学胡龙兴教授和湖北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刘洋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做了学术报告。

  林浩研究员以“苜蓿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研究”为题,系统阐明了MYB同源基因 RH1和 RH2调控苜蓿叶痕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提出了精细调控叶片图案化着色的多维同源-拮抗调节模式;揭示了MYB转录因子WP1通过与MtTT8和MtWD40-1蛋白互作,协同调控蒺藜苜蓿花中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合成的遗传机理。这些研究成果对于选育观赏植物新品种和辅助豆科牧草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徐彬教授以“黑麦草耐热性和叶片衰老机制初探”为题,从黑麦草表型、生理、分子机制到最终衰老过程的信号调控网络循序渐进地阐述了了黑麦草叶绿素降解与耐热性的关系。提出可以通过控制叶片衰老基因的表达,有效延迟黑麦草叶片的衰老,并提高其耐热性。认为调控黑麦草叶片衰老的遗传因子中,不仅有“油门(促进衰老)”,也有“刹车(抑制衰老)”。

  柴茂峰教授以“蒺藜苜蓿种子物理性休眠的分子机理研究”为题,解析了豆科模式物种蒺藜苜蓿种子的物理休眠机制。报告指出,转录因子KNOX4可直接调控KCS12基因的表达,改变种皮中的磷脂成分和结构,从而影响了蒺藜苜蓿种子的吸水性,最终导致种子的物理休眠状态发生改变。

  张兵教授以“狗牙根株型调控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为题,介绍了对狗牙根直立茎和匍匐茎的比较蛋白组学研究成果,发现糖酵解和淀粉合成关键限速酶的活性差异可能是不同株型狗牙根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光照可能是影响匍匐茎和根状茎分化的关键因素。这些结果初步揭示了直立型和匍匐型狗牙根呈现特定株型特征的分子机制,也为狗牙根等草坪草和牧草株型育种提供了重要借鉴。

  胡龙兴教授的报告以“紫花苜蓿耐渍水机制研究及新型牧草开发”为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其团队在紫花苜蓿耐渍性筛选、耐渍性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验证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向大家介绍了一种新型牧草-籽粒苋,以及针对该物种所开展的相关研究开发工作。

  不同于前面专家偏重于前沿理论的讲述,刘洋研究员的报告更接“地气”,他以“南方林-草-羊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研究”为题,详细介绍了湖北省草地资源概况,典型人工草地建植及畜种,人工饲料地及耕作(套种)模式,饲料加工方式,以及草畜配套模式,体现了科研成果服务于农户、养殖户和企业,以及产学研的有机结合,让听者耳目一新。

  本次论坛邀请了我国草学优秀青年专家学者同台交流,展示了我国草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成果,历时四个多小时的报告和会后热烈的讨论令在座师生受益匪浅。 来自武汉植物园、中南民族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扬州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及湖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及青年学者等6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现场师生认真聆听报告

 

参会人员合影

草坪草与牧草分子育种学科组 文/李惠英 摄影/黄雪冰